續上半部份。
每年的consutation day,都充斥著一些「志在你扯火」的問題。對,現莊和老鬼專問這種問題,是傳統也是為大家著想,想候選莊雄起。除了這些惹火的問題,還會出現某類型問題,我稱之為「蝦你大鄉里出城」式的問題,如:「你知唔知乜野係一筆過撥款?」、「你知唔知OT個job market 而家係點?」講真,讀左OT 兩三個月既year 1同學仔,有乜可能知道你講緊乜丫? 但我樂見這類問題題的出現。理由是這些問題是一個供前輩與後輩互相交流資訊的平台。對,是很簡陋沒錯,但聊勝於無,始終是一群人互動的機會。需知道phsyio 有物理治療關注小組,我們OT 呢? 沒有啦。我想,有經歷過實習,又或是現職OT 的同學,都會聽過你既mentor/CE 類似的言論︰「吓,咁都唔識,Poly 教乜架?」「哇,都學到呢個階段啦喎,咁minor 既野都唔識,你之前實習跟邊個架?」
前輩讀OT 的時候,是技術行頭;現在,是學術研究。世界變了。以前的SOT,現在都已經在department教書教了不知多少個年頭了...(如: cecilia, matthew) 學堂與field work的鴻溝卻是越來越深... 我們OT 好像不曉得以一個體恤的角度去適應行業的變遷...
是不是十年、廿年過去後,輪到我們這一輩的同學仔升遷到mentor/CE/ SOT 的時候,我們又搬出這些具有挑釁性,卻無教學用途的問題,去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呢?這與我們現在所受的氣,又有何不同呢!?這與我在Poly podium ,一味指著我的下莊鬧鬧鬧,話佢無知,有何分別呢 !? 咁樣唔會有進步,只是在重蹈覆轍啦。
我們這個只有千餘二千人的專業,尚未揚名被普羅大眾所認識,已經常常被受著淘汰的威脅。(譬如說: physio 在physical field 的工作就比我們OT 較為evidence base) 我們自己人都不照應自己人,誰來可憐我們呢? 現在的市場,差不多1/4 人在醫管局工作,餘下的3/4 人在NGO (非牟利機構) 工作,當中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是one-man band。當人材是被分拆得這麼散,OT 之間的聯繫從何來呢? 最基本的,就是在機構互相合作的Project之下,去建立人際網絡吧。除此以外,我能想到的方法,就是靠在學校時代所建立的人際網絡,所以學生運動是有存在意義。
我認為,並不是「唔走堂,乖乖讀好書,gpa 過 3」 就是對得住大學生的身份,對得住社會對你的期望。那極其量只是把中小學的學習模式延續了。認識一下你的師兄弟姐妹吧。上過莊的,上了莊的 (13th - 15th OTSS ),甚至是有意上莊的,都靜下來想想吧,我們是可以主動一點的。Marco (10th President) 大家認識吧,我是相當佩服他每年也抽空來看看con day。雖然我不清楚他的目標/用意為何,也許只是回來poly 找人吹吹水吧,關建是他有珍惜到這個交流的機會。同佢兵計,講下呢OT 既世界發生乜野,我都覺得會有得著。
看看半圓那些大莊,十幾二十屆前的老鬼都會返Poly 參加活動,大家就明白那種bonding 的力量。先澄清我不是在鼓吹盲目模彷,並不是成堆老鬼返去con 人呀,一齊去o camp屈蛇就是件好事。相反,我們是有著同一個身份,同一個專業,受過同樣的訓練。比起別人純粹因為相處得開開心心而上莊,我們OT 同學是有著多一層的使命,亦更有理由去緊密支援及扶持。(哈哈,我就不相信上ISAC 的同學仔是因為很喜歡一堆人在學生會活動set 電腦 (笑)) 就是基於上面的各種期許,我才覺得「四代同堂」是很高興的事。
這篇文章實在是很冗長,但畢竟是我磨鍊了三年後,所得出的真感受,也是一個交待。在大家讀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的第一份OT 工作已經向我招手了。關於上文我所提及的論點,是對還是錯,查實連我自己也不知道,都需要等我投入工作後,以行動去尋找答案。同樣的,各位看倌 (尤其是熟悉我的人、曾與我一起工作的人),都知道我從不會傳達答案,所以才怎麼想是不會有結論的。我只是個提出問題的無聊人吧,你的答案是甚麼,只可以留待你自己去發掘。這些就是我阿奶,對各位與我同屆的老鬼,下莊,下下莊,與及為OT 努力緊既人的期望吧~
臨別涕零,不知所言啦。總之,大家都投入一點,努力啦!
離開校園的
阿奶
每年的consutation day,都充斥著一些「志在你扯火」的問題。對,現莊和老鬼專問這種問題,是傳統也是為大家著想,想候選莊雄起。除了這些惹火的問題,還會出現某類型問題,我稱之為「蝦你大鄉里出城」式的問題,如:「你知唔知乜野係一筆過撥款?」、「你知唔知OT個job market 而家係點?」講真,讀左OT 兩三個月既year 1同學仔,有乜可能知道你講緊乜丫? 但我樂見這類問題題的出現。理由是這些問題是一個供前輩與後輩互相交流資訊的平台。對,是很簡陋沒錯,但聊勝於無,始終是一群人互動的機會。需知道phsyio 有物理治療關注小組,我們OT 呢? 沒有啦。我想,有經歷過實習,又或是現職OT 的同學,都會聽過你既mentor/CE 類似的言論︰「吓,咁都唔識,Poly 教乜架?」「哇,都學到呢個階段啦喎,咁minor 既野都唔識,你之前實習跟邊個架?」
前輩讀OT 的時候,是技術行頭;現在,是學術研究。世界變了。以前的SOT,現在都已經在department教書教了不知多少個年頭了...(如: cecilia, matthew) 學堂與field work的鴻溝卻是越來越深... 我們OT 好像不曉得以一個體恤的角度去適應行業的變遷...
是不是十年、廿年過去後,輪到我們這一輩的同學仔升遷到mentor/CE/ SOT 的時候,我們又搬出這些具有挑釁性,卻無教學用途的問題,去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呢?這與我們現在所受的氣,又有何不同呢!?這與我在Poly podium ,一味指著我的下莊鬧鬧鬧,話佢無知,有何分別呢 !? 咁樣唔會有進步,只是在重蹈覆轍啦。
我們這個只有千餘二千人的專業,尚未揚名被普羅大眾所認識,已經常常被受著淘汰的威脅。(譬如說: physio 在physical field 的工作就比我們OT 較為evidence base) 我們自己人都不照應自己人,誰來可憐我們呢? 現在的市場,差不多1/4 人在醫管局工作,餘下的3/4 人在NGO (非牟利機構) 工作,當中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是one-man band。當人材是被分拆得這麼散,OT 之間的聯繫從何來呢? 最基本的,就是在機構互相合作的Project之下,去建立人際網絡吧。除此以外,我能想到的方法,就是靠在學校時代所建立的人際網絡,所以學生運動是有存在意義。
我認為,並不是「唔走堂,乖乖讀好書,gpa 過 3」 就是對得住大學生的身份,對得住社會對你的期望。那極其量只是把中小學的學習模式延續了。認識一下你的師兄弟姐妹吧。上過莊的,上了莊的 (13th - 15th OTSS ),甚至是有意上莊的,都靜下來想想吧,我們是可以主動一點的。Marco (10th President) 大家認識吧,我是相當佩服他每年也抽空來看看con day。雖然我不清楚他的目標/用意為何,也許只是回來poly 找人吹吹水吧,關建是他有珍惜到這個交流的機會。同佢兵計,講下呢OT 既世界發生乜野,我都覺得會有得著。
看看半圓那些大莊,十幾二十屆前的老鬼都會返Poly 參加活動,大家就明白那種bonding 的力量。先澄清我不是在鼓吹盲目模彷,並不是成堆老鬼返去con 人呀,一齊去o camp屈蛇就是件好事。相反,我們是有著同一個身份,同一個專業,受過同樣的訓練。比起別人純粹因為相處得開開心心而上莊,我們OT 同學是有著多一層的使命,亦更有理由去緊密支援及扶持。(哈哈,我就不相信上ISAC 的同學仔是因為很喜歡一堆人在學生會活動set 電腦 (笑)) 就是基於上面的各種期許,我才覺得「四代同堂」是很高興的事。
這篇文章實在是很冗長,但畢竟是我磨鍊了三年後,所得出的真感受,也是一個交待。在大家讀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的第一份OT 工作已經向我招手了。關於上文我所提及的論點,是對還是錯,查實連我自己也不知道,都需要等我投入工作後,以行動去尋找答案。同樣的,各位看倌 (尤其是熟悉我的人、曾與我一起工作的人),都知道我從不會傳達答案,所以才怎麼想是不會有結論的。我只是個提出問題的無聊人吧,你的答案是甚麼,只可以留待你自己去發掘。這些就是我阿奶,對各位與我同屆的老鬼,下莊,下下莊,與及為OT 努力緊既人的期望吧~
臨別涕零,不知所言啦。總之,大家都投入一點,努力啦!
離開校園的
阿奶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