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文章,說短不算短,絕對可以睇到你嘔。
說長不算長,因為三年的感受,用一篇文去講,已算極其粗淺。
老話一句,俾面捧場的,儘管看吧。
致year 1,2,3,4 OT同學及所有和OT 有關的人︰
這段文字構思良久,於腦海中已徘徊了接近半個月了,到了現在,我終於有足夠的自信張貼出來。望各位看得明白。一直於我有聯繫的同學/朋友,大概會知道我的整個七月,都是在Dr. Cecilia Li 手底下做part-time work。嘿嘿,說穿了,其實我是打雜而已 (笑) 我會選擇做一個月的part-time,而不是正正式式去找一份full-time OT 工作的原因,是為了參與一年一度的harvard china care project。去年,我也參加了這個計劃,並大受福州孤兒院的孩子所感動,故此今年的八月初,我又再次出發了。
我在今年的旅程中,角色是轉變了。暫且先在這兒交待一下,今年和去年有何不同。由於去年我才不過year 2,身份是學生,要與harvard 的學生相處啦、交流啦,一想組織group activities 及 therapeutic sessions,總是徹頭徹尾、正正式式的參加者。今年的角色則不同了,我是挾著畢業生的身份隨團去參加的。由於有了一定經驗,知道「甚麼可為、甚麼不可為」的我(與anthony) 認為擔當一個coordinator,會比較適合。思考及苦惱的部份,留給第一次參加的的year 1及year 2 同學去煩吧。我,作為Rebeccca、Harvard students、year 1、year 2以及孤兒院的橋樑,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意見,讓天馬行空的大家有空間自由發揮,會是最好的做法。讓大家自行去碰壁,然後必要時扶你一把,我相信這樣令大家學得更多、進步更快。我參加這project,也不過是想盡情享受和孩子、和大家一起相處的感覺罷。
至於,為何要抱著這樣的想法去享受? 因為我也想考驗自己,鍛鍊自己。猶記得上年的暑假子,我從福州披星戴月地飛回香港,即晚滾入梅窩,參加下莊所辦的o' camp。至於後來發展的故事...嗯,大家都會記得離營的懊惱。那令我很不自在,於是在blog 寫了一篇「我不夠格」的文章,為自己未能恰當的做好一個老鬼,而感到不憤。整件事,始終為兩莊之間蒙上點陰影。時至今日,仍是有種芥蒂,我,並不畏懼寫出來。因此,在今年的harvard china care 活動,我有去想過怎麼去演譯好自己的角色,令整個團更加融洽和諧 。我,並不想做去年的clara,或是再做一次落人口實的老鬼。結果是,我成功了,比去年進步了。我掌握了一個老鬼應該要懂的體諒,至此,我的上莊生涯算是完滿結束了。
我的上莊生完滿結束了?
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想。去了Knotter (15th OTSS) 所辦的pre-camp,我又有了新的體會。
這次參加pre-camp,有老有嫩,感覺實在神奇。當我到阿柏還在扮spy,實在是神奇中的神奇。「四代同堂」的感覺,真是...太難得也太滿足了。其 實,事前我也猶疑過,「去還是不去」呢? 猶疑的原因,是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,我明顯已不屬於校園,學生的身份早已褪去,但是又未開始正式工作,故稱為社會人士又太早。就這樣去參加屬於新鮮人的活 動,真尷尬呀。到頭來,慶幸自己有厚著面皮,以老鬼的身份進了去,感受一下去那熟悉的、熱烈的氣氛,是很滿足啦。
至於體會,嗯,是一種感嘆。感嘆的並不是camp dance、口水舞甚麼的,而是我們OT 這個課程編制,實在令不同年級/屆數的人很疏離。每屆四十餘人,三屆合共一百二十人,竟是聚少離多...基於實習上的安排,year 3 同學大半時間都不在校園,以致近零機會與year1 的新人接觸。 year 2 的同學可算是橋樑,連接著「上鄰(year 3)下理(year 1)」。在這情況下,負責舉辦迎新活動的OTSS,就能擔當推手的角色。有人說,「上莊」喎,搞下活動其實有乜用? 在OT program 裏,會參與的還不都是year 1,2 ,year 3 嘛,會投入的人也是昔日的好事者,即是曾經上莊的老鬼而已。哪來甚麼歸屬感 ? 對於「輪迴」式的搞活動,我事實上也感到抱歉,的確,盲目地傳宗接代,只是垃圾。但是,我們其有能力令整件事變得有意義一點,至少,是積極一點。
下回分解。
說長不算長,因為三年的感受,用一篇文去講,已算極其粗淺。
老話一句,俾面捧場的,儘管看吧。
致year 1,2,3,4 OT同學及所有和OT 有關的人︰
這段文字構思良久,於腦海中已徘徊了接近半個月了,到了現在,我終於有足夠的自信張貼出來。望各位看得明白。一直於我有聯繫的同學/朋友,大概會知道我的整個七月,都是在Dr. Cecilia Li 手底下做part-time work。嘿嘿,說穿了,其實我是打雜而已 (笑) 我會選擇做一個月的part-time,而不是正正式式去找一份full-time OT 工作的原因,是為了參與一年一度的harvard china care project。去年,我也參加了這個計劃,並大受福州孤兒院的孩子所感動,故此今年的八月初,我又再次出發了。
我在今年的旅程中,角色是轉變了。暫且先在這兒交待一下,今年和去年有何不同。由於去年我才不過year 2,身份是學生,要與harvard 的學生相處啦、交流啦,一想組織group activities 及 therapeutic sessions,總是徹頭徹尾、正正式式的參加者。今年的角色則不同了,我是挾著畢業生的身份隨團去參加的。由於有了一定經驗,知道「甚麼可為、甚麼不可為」的我(與anthony) 認為擔當一個coordinator,會比較適合。思考及苦惱的部份,留給第一次參加的的year 1及year 2 同學去煩吧。我,作為Rebeccca、Harvard students、year 1、year 2以及孤兒院的橋樑,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意見,讓天馬行空的大家有空間自由發揮,會是最好的做法。讓大家自行去碰壁,然後必要時扶你一把,我相信這樣令大家學得更多、進步更快。我參加這project,也不過是想盡情享受和孩子、和大家一起相處的感覺罷。
至於,為何要抱著這樣的想法去享受? 因為我也想考驗自己,鍛鍊自己。猶記得上年的暑假子,我從福州披星戴月地飛回香港,即晚滾入梅窩,參加下莊所辦的o' camp。至於後來發展的故事...嗯,大家都會記得離營的懊惱。那令我很不自在,於是在blog 寫了一篇「我不夠格」的文章,為自己未能恰當的做好一個老鬼,而感到不憤。整件事,始終為兩莊之間蒙上點陰影。時至今日,仍是有種芥蒂,我,並不畏懼寫出來。因此,在今年的harvard china care 活動,我有去想過怎麼去演譯好自己的角色,令整個團更加融洽和諧 。我,並不想做去年的clara,或是再做一次落人口實的老鬼。結果是,我成功了,比去年進步了。我掌握了一個老鬼應該要懂的體諒,至此,我的上莊生涯算是完滿結束了。
我的上莊生完滿結束了?
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想。去了Knotter (15th OTSS) 所辦的pre-camp,我又有了新的體會。
這次參加pre-camp,有老有嫩,感覺實在神奇。當我到阿柏還在扮spy,實在是神奇中的神奇。「四代同堂」的感覺,真是...太難得也太滿足了。其 實,事前我也猶疑過,「去還是不去」呢? 猶疑的原因,是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,我明顯已不屬於校園,學生的身份早已褪去,但是又未開始正式工作,故稱為社會人士又太早。就這樣去參加屬於新鮮人的活 動,真尷尬呀。到頭來,慶幸自己有厚著面皮,以老鬼的身份進了去,感受一下去那熟悉的、熱烈的氣氛,是很滿足啦。
至於體會,嗯,是一種感嘆。感嘆的並不是camp dance、口水舞甚麼的,而是我們OT 這個課程編制,實在令不同年級/屆數的人很疏離。每屆四十餘人,三屆合共一百二十人,竟是聚少離多...基於實習上的安排,year 3 同學大半時間都不在校園,以致近零機會與year1 的新人接觸。 year 2 的同學可算是橋樑,連接著「上鄰(year 3)下理(year 1)」。在這情況下,負責舉辦迎新活動的OTSS,就能擔當推手的角色。有人說,「上莊」喎,搞下活動其實有乜用? 在OT program 裏,會參與的還不都是year 1,2 ,year 3 嘛,會投入的人也是昔日的好事者,即是曾經上莊的老鬼而已。哪來甚麼歸屬感 ? 對於「輪迴」式的搞活動,我事實上也感到抱歉,的確,盲目地傳宗接代,只是垃圾。但是,我們其有能力令整件事變得有意義一點,至少,是積極一點。
下回分解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